乌克兰首都基辅,坐落在乌克兰中部、第涅伯河两岸,及其最大支流普里皮亚季河与杰斯纳河汇合处附近。2007年4月,基辅人口估计为270万人。面积825平方公里,主要工业为制造业、金属加工业、食品、轻工、化学、石化等,全市有1339座图书馆、12座剧院、23座博物馆、17所高等学校。乌克兰科学院以及其45个研究所,是乌克兰全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科学中心。
这个充满安静祥和的城市历史悠久,绿树成荫,风景优美。数十条林荫大道以及数百个街心花园和草坪,一幢幢现代化的建筑掩映在绿树和花丛中,基辅因而赢得了“花园城市”的美名。
据官方考证,城市建于公元482年,是古代斯拉夫民族的文化中心之一,曾是第一个俄罗斯国家基辅罗斯的中心,因而有“俄国城市之母”的称谓。
全市分为10个行政区。市中心是旧城区,坐落在第聂伯河右岸,尽管旧城区的很多建筑为战后所建,但它仍保留着旧街道格局。市内的大部分历史建筑也都集中在这里,如著名的索菲亚大教堂等。旧城内外还有许多博物馆、剧院、公用楼、大百货商店。旧城北侧原是贸易和犹太人区,现为河港。南侧的彼切尔斯基区有乌克兰的许多主要建筑,如议会大厦等,建造于11世纪的佩切斯卡亚隐修院是前苏联历史上最著名和最重要的隐修院。
中心区四周是工业住宅区。住宅建筑群形成的单元之间为公园和绿化带,包括乌克兰科学院的大型植物园和小型大学植物园。城市外围有数处森林公园。二战后,城市不断向第聂伯河左岸发展,两岸之间有公路和铁路桥连接。基辅是前苏联的重要工业中心之一,工厂遍布全市,以市中心区以西和第聂伯河左岸最为集中。城内名胜古迹众多,索非亚教堂、金门彼切尔修道院等均为游人必到之处。
基辅最有名的东正教大教堂,或许也是最多游客游览的大教堂。有说此大教堂于1011年奠基,故2011年时已庆祝建堂1000年。在苏联时期,大教堂建筑曾为博物馆。大教堂范围包括金绿二色顶的大教 堂、钟楼和另一座教堂,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。
圣索菲亚教堂建于11世纪,是巴洛克式建筑风格,“索菲亚”是希腊语“智慧”的意思。该教堂建成后,很快成为基辅罗斯的宗教、政治和文化中心。现在这里还陈列着许多考古文物和建筑模型。基辅10世纪的全景模型展出了被蒙古侵略者破坏前的基辅市貌。
切尔诺贝利,是乌克兰北部基辅州城市,位处白俄罗斯边境,邻近另一个被废弃的城市普里皮亚季。切尔诺贝利在1986年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而被废弃。苏联在1970年建造切尔诺贝利核电站,是乌克兰境内首个核电厂。
独立广场位于基辅市中心,中间的何里夏大街将广场分为了东、西两个部分。独立广场是2004年乌克兰橙色革命时的重要据点,前苏联时代这里成为十月革命广场。
广场不算平坦,东南角有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,校舍外面有纪念柱,斯拉夫传说中的女神Berehynia置于柱顶。柱旁是喷水池,竖立着英雄群像,当中有传说建立了基辅的三兄弟Kyi,Shchek和Khoryv。西边除旧城门和西南角邮政总局外的地球柱外,没有什么纪念物,其下有个大型地下商场Globus,和地铁站一带的地下商店街。
洞窟教堂建于1051年,由两条洞穴组成,相距400米,分别向第聂伯河延伸,总长500余米。洞穴两壁各向里挖出高1米、长2米、深0.5米的浅穴,最早作为修道室,教士死后尸体保存在洞穴内,由于洞穴内特殊的气候环境,这些尸体自然风干成木乃伊。木乃伊被认为是奇迹,是神的力量的体现,修道院因此声名远播。洞窟内保存有125具木乃伊。
12世纪,洞窟教堂曾是东欧宗教和文化中心,这里有圣像画室和缮写室,将经文译成教会斯拉夫语,并翻译外国文学。1240年蒙古入侵期间,洞窟教堂曾作为基辅市民的避难所。18世纪,沙皇在此囚禁政治犯。十月革命以前,俄国及东欧国家的东正教徒纷纷来此朝拜,许多知名人士在洞窟教堂隐居并从事创作。除洞窟教堂外,比切尔修道院内还有一些教堂,如别里斯托夫救世主教堂、圣母升天教堂。
修道院内的钟楼高96.5米,为欧洲之最。它直径29米,底层宽8米,共4层,金顶,顶部装有灯和十字架。钟楼原有9座钟,现存4座。基辅洞窟修道院院区于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。
国家奥林匹克综合运动场是位于基辅的多用途体育场。体育场多用于顶级赛事。赛场同时还拥有多种供其他赛事使用的设施,设计上可以供奥运会赛事使用。
体育场建于1923年,在2011年完成整修,重新开放。该球场在1923年启用时,叫托洛茨基红色球场,曾改名四次,熬过苏联卫国战争,曾上演过世界杯外围赛和1980年莫斯科奥运的男子足球赛。
除足球场外,体育场亦设跑道和田赛设施。现时基辅迪纳摩在国内联赛和欧洲赛事时会以这里为主场。除指定吸烟区外,体育场范围严禁吸烟。观众不得携带酒精饮品、已包装的饮品、可当武器或可抛掷的硬物、可作穿刺或切割用的对象、易燃物品、能发出大声浪的乐器和专业摄影及录像器材进场。
从圣弗拉基米尔大教堂向北走约200米,便可到达金门。途中会经过国家舍甫琴科歌剧院。据载金门于1020年前后落成,与圣苏菲亚教堂同年代竣工,原称南门,后来拔都西征时,金门受损,随后失修倒塌,遗址在1832年被挖掘出来。
及至近代,经多番考据后,政府在原址重建金门以及一段古城墙,并设公园和博物馆。金门以西的Yaroslaviv Val街1号的红砖锥顶四层住宅骑士楼亦可观。
No Responses